海南信息港
网站首页 >> 劳动法规 >> 文章内容

员工职业化的必修课职业化技能

[日期:2016-10-20]   来源:海口招聘网  作者:海口招聘网   阅读:0[字体: ]

真正的人才有这四方面的特质:一、自己是精力旺盛的人;二、可以调动别人的激情,不光是自己做得好,还要激励人家做得更好;三、要有决策的勇气;四、要能够落实决策,拥有这样特质的人方能痴于技,而后精于艺,最后成为真正的人才。

                ——世界第一CEO 杰克韦尔奇

  1.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日常的表现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有时也会一副郁悒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这种人有的真的是怀才不遇,因为客观环境无法配合,“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能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是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那些所谓有才能的人常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能就可得其所,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了。

  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无法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知道你自认为自己的才干如何,但不管才干如何,你一定会碰上才干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你千万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轻。

  那么难道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不必如此,有如下几件事可以做:

  ——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自己评估自己不客观,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的自我评估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检讨为何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无适当的机会?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只好潜心修炼;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有,就要想办法疏通,如果你骨头硬,那当然要另当别论!

  ——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面给你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一条生路。

  ——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更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的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不过最好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敬谨地做你该做的事,就算是大材小用,也是快乐的。

  在实际工作中,如能碰到识才、也愿意用才的上司,那是你的幸运,但这样的上司是不能等待的,因为世上就有“有眼无珠”的上司,也有偏心的上司,更有只用庸才不用人才的上司。因此要“出人头地”,只有敬业自强,自己发光,让人不得不注意你。如果你不自己发光,只会在阴暗的角落里自怨自艾,那么就算你真是一颗钻石,也不如一块会发光的玻璃!而你的遭遇又有谁在乎呢?你不是天下唯一的人才,而且很多人也不在乎你这么一个人才,等别人来磨亮,你慢慢等吧!

  那么,如何“自己发光”呢?有两个做法,一由外,一由内。

  先说由“外”。如果你是一颗钻石,你应该想办法使自己暴露在光线之下,借着光线的折射,使别人发现你。也就是说,你要在工作上争取表现的机会,不但在自己的职位上尽心尽力,追求卓越的成绩,而且要把你在工作上的优点表现出来,至少敬业乐群一定要做到。这么做,“光”虽不耀眼,但尽早会被人发现。如果可能,最好主动去做没人愿意做的工作,或是自己提出工作上的新构想,而且挑战性越高越好。这就是把自己放在阳光下,如果你是真的钻石,那么必能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此外,你也可要求调整职务,借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这种做法或许不能立即达到目的,因此耐心也很重要,而事实上,你若发光得太快,也会让人眼红,反而对你不利。

  再说由“内”。所谓由内是指内在的充实。也就是说,你不要去等待识才的人,你应该不断地充实你的才能,否则等识才的人来了,却发现你不过是一块玻璃,那不但会失去机会,也会弄得自己很难堪。有人熬了十几年终于当了主管,可是不到半年就下台,道理就在这里呀!如果你的才能已提升到某一个程度,也可以在别的地方发光,让别人不得不注意到你的存在。

  要自己发光,最好内外同时进行,否则才能不足,能发的光有限,也不易持久。无论如何,等待别人来磨亮是消极、愚蠢的行为。

  不管有才或无才,有“怀才不遇”的感觉的人都是人见人怕,因为你若一听他谈话,他就会骂人,批评同事、主管、领导,然后吹嘘他有多厉害,你也只好点头称是——没有人愿意跟这种人一般见识。

  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里,无法参与到其他人的圈子里。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恶评一起,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永远无法出头。

  这种人有很多,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还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2.要成为人才,而不是人力

  著名企业家史玉柱认为,所谓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

  人才是指一个人拥有心智,并利用其心智能创造性的劳动,并能在一定的机构或组织里,为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且这些价值是社会、企业所认同的,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同时,还能自觉贡献、服务社会的人。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人才,不仅要多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要多做事,会交往,搞好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全身心的投入,把业务做好、做专业、做准确、有成效。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我们才能够成为人才。反之,我们只能沦为人力。

  人力随处可见,人才却需要发现,需要培养,需要自己去设定,去追求。如何让自己成为人才呢?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过分表现自己,只要做到对所做工作时时充满热忱,充满信心,这就是有心劲;其次,善于发现,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善于学习、研究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再者,情商要高。这里的情商是指具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能让别人喜欢与你交流,向你请教,给你指点。多者结合,才是人才。

  正如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说:“一个不能给他人带来财富的人,自己也无法获得财富。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

  现在的你,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了吗?现在的你,成为老板眼里的“红人”了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已证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你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或无法给出答案,那么请继续努力!

  在工作中,我们要肯干,公司里的那些优秀人士为什么会比同期进公司的人更成功一点儿,就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叫得动。领导一个电话,无论几点,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领导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也需要有人帮助他,叫得多了,他也就记住了你,总会想办法报答一下你,如果你能力再稍微优秀点儿,好职位自然就是你的了。

  联想公司创始人柳传志当上领导后感觉也很深刻,他认为:“如果叫一个人去做点什么事情,一次不行,两次不行的话,基本上,我再也不会叫他做事情了。而事实上,如果当一个人被人看死,尤其是被领导看死的话,他基本上就没有前途了,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的。”

  3.工作要创新,技能要提高

  在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世界已不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因此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

  在工作中你必须做到勤于思考,必须经常对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不然你早晚有一天会被淘汰。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员工如何尽快提升自身技能以获得竞争优势,这是我们都应重视和学习的问题。美国管理专家彼德圣吉先生认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企业中的人是否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是走捷径,若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对自己以及对企业都是很有好处的。

  无论你目前从事哪一项工作,一定要让自己对工作进行更多的创新,让自己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让自己胜任这个职位。

  在自觉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时,你应当明白,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而是为了使自己更长久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多掌握一些工作技能,然后才能在自己所选择从事的终身事业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

  在公司中,如果你掌握了更多的工作技能,就能提升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随之,你会频频出现在公司的重要会议上,甚至被委以重任,因为在老板的心目中,你已经变得不可替代了。那个时候,你还会再担心和抱怨不被赏识,还会有“怀才不遇”的牢骚吗?

  4.想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做成事,做好事

  想做事是一种素质,会做事是一种态度,敢做事是一种勇气,做成事是一种能力,做好事是一种境界。

  想做事是一种素质。想做事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想做事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想做事就要敢于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做事了,在困难面前不怨天尤人,在精神上藐视困难、在行动上重视困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过不了的坎。

  会做事不等于做成事。实际工作中,想做事和会做事的人很多,能做事和做成事的人可就不是那么多了。执行到位了,事情才算做成了,你才是做成事的人,否则,只说明你是想做事或者会做事的人。会做事只是说明了我们做事的一种意愿和态度,做成事是指做事的结果和状态。意愿和态度是主观,结果和状态是客观,要把主观意愿变成客观事实,只有靠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行动,才能把计划变成结果,把意愿变成业绩、把期望变成现实。

  做成事不等于做好事。做成事只说明事情的完成状态,做好事是事情完成的圆满状态。

  在职场里,真的就是有的人很好用,有的人很不好用,而且这的确关乎能力,而与学历、专业无关。

  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做好,做出成效。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许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他比我们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我们敢做。做我们没做过的事情,做我们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

  这些人的特质,就是敢于行动,不怕失败,不怕嘲笑;学习也好,闲聊也罢,看到也好,听到也罢,只要是对自己的工作有启发的、有益的,马上借鉴过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加以验证。因为他们知道:“说是做的仆人,做是说的主人。”

  敢做比会做更重要,“明知不可而为之”是成功者的重要特质。

  想不想做事,会不会做事,敢不敢做事,最终的标准是看能不能做成事,把事情做好。只有完成了预期的奋斗目标,我们才敢说做成了事,才敢说把事情做好了。

  5.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能耐

  有能力绝不等于有能耐。能力和能耐,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词,不能混为一谈。至少要说,能力只是能耐的一半。因为,有能力又能忍耐的人,才能叫能耐。

  “能耐”,是指一个人的能力、才能,或指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指有能力,有本事的意思。“能耐”一词,还有另一种解释:即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表现为他的才能,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李嘉诚对“能耐”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能”是要有本事,有能力,“耐”是既要忍,还要有耐性,忍得了,耐得住,两样加起来才叫能耐。

  有能力的人,更需要注重修身养性,学会忍耐,那才能称得上一个有能耐的人,而有能耐的人,早晚会得到重用的。忍耐,大多数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忍耐压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千万不要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放弃了。

  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鲁克耶萨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

  身在职场,要讲究处世方式,要想成大事,就必须心无杂念,哪能带包袱和嫉恨前行呢?只有能忍,会忍,不断放开自己的心胸,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才能走得宽,走得远。

  不要认为付出了就有回报,有些时候这也是在考验你的能力。在这个社会有能力的人很多,有能耐的人却不是很多。有人说,能力只是才能和办事的本领,而能耐是能力加忍耐。能力只是能耐的一半,要想成功,首先你也要学会忍耐!相信自己,只要你持续地认真的付出了,你必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6.要努力工作更要聪明工作

  努力工作固定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脑子——聪明地工作,蛮干很难得到认可和赏识。

  在对业绩不佳的人进行评价时,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这种环境熏陶下,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认为只要忙碌地工作着就可以了,却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的产生绩效。很多人衡量成绩的标准就是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付出所产生的效果。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对员工业绩的考核逐渐转变为以结果为导向,过程是重要的,但结果更重要。如果付出很多却没有回报,那只能是做无用功,再忙也是白忙。

  人们习惯地认为“老黄牛”式的员工就是好员工,但事实上,“努力”工作的人并不一定会受到上司的赏识。即使你付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如果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要想得到领导的赏识也是不太可能的。

  曾经,我们以“老黄牛精神”激励人,让人人都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已经不够了,我们不仅要努力,更要学会聪明工作。

  有些员工误解了努力工作的涵义,他们认为努力就是不停地工作,就是加班加点,其实这并非努力,而是不具备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工作的能力,是低效率的一种表现。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经验,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杰出的员工重视自己的贡献,他们并非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结果工作并对结果负责。唯有那些重视结果并对结果负责的人,才能忙而有序,忙出成效。唯有既肯干且干出成绩来的员工,才是不会被淘汰和取代的人才。

  绝大多数人认为,工作量与成功是成正比的,你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获得的成功就越大。其实不然,只有努力工作是不够的,聪明工作比努力工作更为重要,所以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更需要聪明工作。

  不管是从企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发展出发,我们都应提倡聪明地工作。那聪明地工作包括哪些方面?这包含了个人能力发挥、角色到位、工作计划、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以及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企业与个人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而展开。什么才是聪明地工作呢?聪明地工作意味着你要学会动脑,用思考代替埋头苦干。聪明地工作,需要创新突破,需要思考优化,需要学习进取,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工作与生活平衡。做到了这些,你将感到工作是轻松的,效率是很高的,成就是显著的,生活是充实的。领导也会因此而赏识你,你的个人价值将得以体现,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有意义。

  其实,努力与聪明并不矛盾,聪明工作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之上的,努力工作要以聪明为前提。让我们努力地聪明工作、聪明地努力工作吧!

  7.把工作做得无可挑剔

  在工作中,追求挑剔才能无可挑剔,所谓挑剔,本指故意在细节上挑毛病,如今也多指客观、认真、仔细地挑明不足。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难于避免挑剔,有时是主动的,但更多时候是被动的。

  比如工作中的安全检查,其工作性质本身就是“找茬”,要求安检人员去挑剔“人、机、物、环”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危险,消除隐患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如果不认真挑剔,搞形式主义,就等于有章不循、放任随之,难以在安全生产中做到防微杜渐,其结果只能是导致事故发生,害人害企。

  再比如在单位里,定期都要召开各种会议。如果与会者只是奉承和客套,没有挑剔,又何谈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怎能剖析和查找不足来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廉洁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来改进下一步工作。挑剔无所不在,不仅是以上工作和场合。学习和生活中的善意挑剔,也常能让人发觉自身不足而受益。即使是恶意的,也能让人警醒,明理,变得坚强和自信。

  追求挑剔,是一份健康、豁达的心态,是一种积极上进的精神,它能真正让人认识到“人无完人”的道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虚心接受不同意见和劝导;能让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更注重细节,作风严谨,力求完善,在追求挑剔中实现无可挑剔。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是每一位工作者都应谨遵的工作理念和行为规范。“把工作做到最好”不仅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更是21世纪至高无上的工作准则。只有把工作做到最好,才会创造出超越他人的成绩;只有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成长为工作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员工;只有把工作做到最好,才最终能成为百战战胜的“金牌员工”!

  积累和成功是有必然的联系的。我们常说自己缺少机遇,但是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什么是有准备,不是你站在那个地方准备抓住机遇,而是你努力地为机遇的到来创造条件。就好像你把机遇当作自己生命里的一个里程碑,你为了到达那个目标就必须一步步地走过去,任何的投机取巧都是不可取的。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炼,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你只是把工作完成了,领导只会给你50分;把工作做得较好,领导会给你60分;把工作做得很好,领导会给你70分;把工作做得非常好,领导会给你80分;把工作做得优秀了,领导会给你90分;要想领导给你满分,除非你能把工作做到任何人都无可挑剔!

  不管你现在处在哪个职位上,把你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无可挑剔,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评论

求职招聘首选
            海口人才网www.haijob.com

特别说明:本站所有资源转载自互联网,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5403207@qq.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