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信息港
网站首页 >> 劳动法规 >> 文章内容

现代安全管理

[日期:2016-10-20]   来源:海口招聘网  作者:海口招聘网   阅读:0[字体: ]

现代安全管理,即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吸取长处与优点,利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行为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

传统的安全管理历来以组织、计划、技术、监督手段调节生产单位的安全活动,往往是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处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亦已形成了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安全生产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产生了许多新矛盾,发现了许多新问题,传统安全管理逐步暴露了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较,现代安全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代管理实行系统安全管理着重提高整体管理的有效性

现代安全管理认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应视为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由人、物资、机器和其它资源组成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它既由系统内部许多分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一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所以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而言,它既要受系统外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响环境。现代安全管理往往是从企业的总体出发,从整个工程论证、设计、审核、制造、试车投产、生产运行、维修保养及产品使用的全过程来考虑它的安全性,既考虑到“物”的因素,更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建立一个适当的人一机一环境的安全系统。而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将有机整体人为的分割成多头管理,往往出现管生产不管安全的局面,职能部门缺乏横向联系,安全工作对设计、计划、施工、检修等生产过程与部门缺少渗透性,安全部门往往单线作战。

二、现代安全管理强调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预测性

现代安全管理着重应用现代多种学科的知识、科学原理、专门技术、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安全生产。例如应用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危险性预先分析、安全评价、行为科学与心理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电化教育等先进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灾害的控制预测能力,变“事后发现型”为“事前预测型”。传统安全管理多是凭经验处理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定性的概念多,定量的概念少,没有确定的管理目标值,所以安全管理往往心中无数,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发生的能力。

三、现代安全管理认为必须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

将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有机地联系起来,掌握人和物在事故致因中的辩证关系,着重研究本质安全,创造本质安全的物质条件,以激励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职工自防、自保能力作为安全管理的基本点。传统安全管理往往缺乏科学和客观分析,经常以工人违章作业作为结论,很少从安全管理和事故责任者的心理、生理、知识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不易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重复事故再度发生。

四、现代安全管理采用动态管理,紧紧抓住信息流这一核心,利用安全信息构成策略因素指导安全生产的决策

信息和决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精髓,所谓动态管理即利用安全信息去不断调节、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使安全管理始终处在最佳有效状态。传统安全管理与此恰恰相反,处于一种静态管理状态,容易造成墨守陈规,多少年一贯制,采用老套套、老框框,掌握不住安全生产主动权,安全管理发展缓慢,难以上台阶、上水平。

五、现代安全管理认为安技部门在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职安技干部是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部分,应该具有高级、中级及初级技术职称,企业应该逐步配备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工作负责并有一定经验的人担任安全技术干部。传统安全管理,往往只是在口头上承认安技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起组织牵头作用,实际上安技部门在不少企业管理中地位一直不高,安全管理排不上重要位置,安全管理形不成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仅限少数领导、专职人员的空忙,成效不大。

六、现代安全管理注重安全经济学和危险损失率的研究

现代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密切挂钩,在技术评估中纳入安全评价。而传统安全管理往往忽视这一点,它将安全卫生管理和设施看成单纯的投入,见不到安全生产产生的效益,不能辩证地掌握安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就是研究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与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矛盾及其对立统一的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

一、系统管理原理

系统原理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联系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现代安全管理认为企业安全管理所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单一结构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运用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就是系统管理。

1. 安全系统管理分类

企业安全管理可以按照安全管理职能、行政管理形式、群众管理组织方式、工作性质等方面分类。

2.安全系统管理的特征

(1)目的性。每个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的,安全系统管理的目的就是不出事故或少出事故。

(2)整体性。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管理技术,安全问题涉及到所有职能科室,关系到每个职工,安全部门要管,生产、技术、基建、行政等职能部门也不能放松,宣传、工会等党群部门也要尽职尽责。安全工作单靠少数部门或少数人的努力是搞不好的。系统安全管理整体性要求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各个部门必须树立全局观点,从整体目标出发,协调一致运转,才能搞好安全生产。

(3)层次性。任何复杂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管理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层次,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可分为厂、车间、班组三个层次,安全管理的层次性体现了安全管理逐级分解和集合的特性,企业、车间、班组是一个多层次的“阶层结构”。这个“阶层结构”构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骨架。

安全管理层次性特点表明企业安全生产好与坏是建立在各层次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之上的。车间、班组安全管理独立性和有效性发挥得不好就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的效果。因此,搞好车间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

二、安全信息传递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就是重视开发利用安全信息,开展事故预测,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大量事故信息,安全管理必须依据这些信息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安全生产活动。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因此,安全管理者要学习、掌握信息传递原理,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和储存安全信息,利用信息指导安全生产,搞好事故预测预防,提高管理水平。

三、控制反馈原理

系统、信息和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所谓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在安全管理系统内,安全信息的传递是为了控制事故的发生,而任何控制又要通过反馈来实现,没有反馈就无法实现控制。安全管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就是一个反馈调节过程。有些不安全因素整改不可能一次反馈成功,需要多次反馈调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因此,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监察、监督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信息控制反馈系统,及时准确地接受,利用各种反馈信息,把不安全因素解决于萌芽之中。

四、动力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有强大动力,只有准确运用动力才能使安全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人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只有调动人的各种动力,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人的动力有三种:一是物质动力,二是精神动力,三是信息动力。所谓信息动力,就是向职工提供安全信息,使职工从信息中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力量的源泉。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励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从管理对象变为管理动力。

五、规律效益性原理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现代安全管理主要任务是不断探索企业发生或可能发生事故的规律,运用事故发生规律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例如:季节气候与安全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安全管理的重点有所不同,有一定规律。在夏季侧重抓好防暑降温及防触电、防雷击、防高处坠落、防爆、防刺割等项工作。又如,人具有一定惰性,有图省事、走捷径、因循守旧等心理特点,我们要研究人违章作业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来减少人为失误,从“操作者失误、系统失误”两个方面,来研究职工之所以产生失误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各影响元素间相互内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以利于制定安全对策,及时消除隐患,企业中安全生产的规律很多,需要企业安全管理者去认识,去探索、去总结、按客观规律办事,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

现代安全管理的内容及其方法很多,通过我国的实践和引进的国外先进经验,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体系。按内容及其方法来区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安全目标管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行为科学及对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设备与物质的安全管理等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介绍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和行为科学及对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等三个部分。

一、安全目标管理

1.安全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也称标的管理、成果管理或管理中的管理。是60年代以来世界流行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领域必然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解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只有每个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励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安全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管理原理、方法为指导。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和上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考核指标,结合企业上一年和近期安全管理状况,制定出一个时期(一年为宜)的安全工作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建立安全管理措施和系列保证体系。

2.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企业职能部门互相信任,加强职工“自我控制”。安全目标一旦确立,为了实现自下而上层层保证,上级、下级相互之间,以及他们与职工之间都要有相互间的承诺,这样就形成了彼此间的责任和义务链,安全目标要靠恪守诺言,信守合同来维持、来实现。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利用严格的纪律加以控制、启发职工的自防意识、加强自我管理的控制能力。另外,通过规定的责、权、利的划分并与利益挂钩,就能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职工由“被控状态”转变为“自我控制”状态。

(2)有利于推行现代安全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企业要实现安全目标,控制事故,提高管理水平,势必要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方法、手段加强定量分析,预测事故,所以可以促使各种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与此同时,也克服出现传统管理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弊病,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是注重效果,讲究全员参加管理;每个职工都有目标分解到自己的任务与责任,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要求每个职工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经过若干个目标周期,职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安全技术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3.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1)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

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目标体系和措施体系。

目标体系就是安全目标的网络化、细分化,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核心部分。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分目标和子目标构成的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

措施体系就是安全措施的具体化、系统化,是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部分。措施体系的主要内容有: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加强全员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制定或修订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开展事故预测,提高防灾能力;确定危险岗位,管理危险设备、完善各种安全设施等等。

(2)制定安全目标的原则

①重点性。制定安全目标要做到目标突出、有重点、有主攻方向,分清主次,绝对不要搞平均分配,面面俱到。

②先进性。所谓先进性就是目标的适用性和挑战性。目标的高低要适当、切合实际,一般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和水平,使之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

③可比性。就是说目标的预期成果不能搞抽象的、大概的,必须尽最大努力做到具体化、定量化、数据化。使目标的实现值与目标的确定值经过比较,一目了然。

④综合性。企业的安全目标值与国家的指标要保持一致性。

⑤时间性。安全目标管理周期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以一年为宜。

⑥对应性。安全目标的实现需要可靠的相应的措施作保证。

4.现代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1)目标的制定

企业安全目标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实行目标管理的第一步。首先要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要在全面了解与之有关的各方面的情况,如以往几年的事故频率、尘毒达标率、预期目标等,同时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拟定出总的目标。安全目标管理的目标值可用绝对指标表示,如死亡事故数、重伤事故数、负伤频率、事故损失值、安全评价达到的标准值、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数据、指标等等,安全目标管理的目标值,也可用相对指标表示,如事故发生率、事故严重率等等。总目标确定后要依次分解,向横向、纵向展开,最终使企业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确立了各自的目标值,并且知道应该做什么、在什么时间做、做到什么程度。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和考核细则。

(2)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就是让执行者根据规定的实施细则、措施、手段和进度认真执行,并保证按要求完成。为此,企业要建立安全目标分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各级目标管理组织,并且建立危险部(岗)位安全跟踪档案。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要建立目标执行的检查制度,检查方式包括自我检查和上级检查两种。目标管理实施的最后阶段要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和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使达标者信心更增,没达标者明确前进方向。评价方法主要有百分分配法和综合评价法。

二、安全系统工程

1.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

(1)系统的概念

①定义。系统的定义多种,但其基本意义大致相同里仅举二例:

系统是由人员、物质、工具、设备、装置、技术软件等按任务水平组成的综合体。该综合体在既定的操作或后勤支援的条件下,协同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或实现特写的生产及支援要求。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元件或部件组成的综合体,或者说,系统是由相互关联而组合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②系统特征。系统通常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动态性四大特征。

集合性的涵义,是系统必须是两个以上元素组成的全体。一个元素构不成系统。

相关性的涵义,是系统的各元素不仅都为完成某种任务而存在,而且任一元素变化也都会影响其它元素完成任务。

目的性的涵义,是系统都是以完成某种功能、作用为目的,有着确定的目的。

动态性的涵义,是系统不仅是只作为状态而存在,而且具有时间性程序,存在于运动中。

⑧系统的分类

人造系统指由人们设计和改造的系统。

自然系统指由自然物形成的系统,如太阳系、生态系统。

复合系统指由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如农业系统、企业系统和武器系统。

开放系统指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有交换的系统,如企业系统就与社会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关系。

封闭系统指与外界环境无任何形式交换的系统。

(2)系统工程的概念

①系统工程的定义,是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它包括系统和工程两个方面。系统工程与一般工程相比,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如研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知识的综合性、考核效益的综合性等,所以系统工程往往是从总体最优化出发,考虑功能、规划、组成、协调等组织管理性质之类的问题。

②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有:系统工程的一般原理、系统工程的程序和方法、系统环境研究、系统模型技术、系统优化技术、系统分析技术、系统预测技术、系统决策技术、系统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系统可靠技术、系统模拟技术、人一机工程技术等等。

⑧系统工程的程序

一个系统按时间顺序展开时,就产生了若干个相互联系阶段。系统工程各个阶段如下:

系统的开发阶段:可分为开发计划阶段和开发实施阶段,前者的目的是对系统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及制定开发方针、要求说明书和开发计划书等;后者的目的是利用上个阶段的成果对功能要求、制约条件、费用、效果等制成系统设计书、制造计划书和实施计划书。

系统的制作阶段:可分为实施设计阶段和制作实施阶段。前者是将制造说明书和实施计划书拟出来;后者是合理高效地制成系统工程,同时制定、审查和决定运行与保养方法。

系统的运用阶段,它是在运行方法和维护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对系统的变更和改善进行研讨。

(3)安全系统工程的概念及方法

①安全系统工程的概念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并根据其结果调整生产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伤亡事故、各种职业危害和经济损失发生的一门新技术学科。

②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包括系统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

系统安全分析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系统安全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薄弱环节存在的危险性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可以预测事故发生的条件和概率,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

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要素有三个:物的因素、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由于物的原因所构成的危险;人的因素,是指人在操作过程中的差错;环境的因素,主要是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色彩、照明、噪声、振动等因素,以及由于邻近发生火灾、爆炸或毒气弥散等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

安全评价,是指对重大工程项目、生产企业或生产装置总体的安全性所进行的评价。安全评价是通过分析了解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

安全评价不同于日常安全管理监察和监督工作,它的主要特点是:

以事先分析和消除危险为目的,带有预测性质。

着眼点是技术带来的安全方面的负效应,以危险严重度为主要指标,以期在设计阶段就将危险降至最小程度,并起到优先确定防范措施的作用。

不仅仅是依靠既定的规程和标准去制约工程和技术,更要在对工程及技术本身可能产生的损失和危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采取对策及开发防止和消除危险的新技术。

安全评价方法较多,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有评分法、检查表法、概率法和综合法四种。

③安全系统工程应用的几种主要方法

事故树分析法(FTA),它是最初用于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价,也称为故障树分析或失效树分析。它是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层地逐步寻找事故的触发事故、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到基本原因,并分析这件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关系,用逻辑树把这些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

运用事故树对事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事故来龙去脉,找出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和原因的组合,便于采取安全措施;事故树分析可以发现被轻视或被忽视的基本原因事件;同时可以看出由基本原因事件发展成事故的全过程。

事件树分析(ETA),它与事故树分析相反,是从事故原因到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选定一个事件作为起始事件,按逻辑推理方式推论其发展过程。每一个过程节点发展方向只有两种可能,即成功和失败。把起始事件不断推论下去,直到找出事件所有发展的可能结果。这个方法可以把事故发展过程分析得完善,使人们可以在某些阶段采取预防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即在每一项工程活动之前,特别在设计开始阶段,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概略地进行分析,尽可能把潜在危险性搞清楚,以此避免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危险性高的原材料、工艺和设备。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这是将系统分割成子系统或进一步分割成元件,然后逐个找出子系统或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故碍出现的状态即故障类型,最后分析故障类型对子系统直到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应改进的措施。

三、行为科学及对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

1.行为科学的概念与主要论点

(1)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提供激励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研究行为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人的行为研究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西方独有的,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只不过西方的科学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了一门完整的科学体系而已。

(2)行为科学的主要论点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向高、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进而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这个论点是从人的需要角度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观点。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有保健因素(即外酬因素)和激励因素 (又称内激因素)两种。双因素理论是从需要对人的作用高度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

优隆的期望理论观点。美国心理学家优隆认为提高人的积极性取决于效价和期望概率两个因素,其表达式是:

激发力量(或期望值)=效价×期望

期望理论观点告诫人们在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学会激发行为人产生强烈的行为动机,上述效价和期望概率两个因素偏废任何—个都不行。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观点。这个理论是从人对工作的态度作出的两种完全相反的假设提出来的。

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英顿的管理方格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和对职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是效益最高的。

2.行为科学的基本内容

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等四个部分。

3.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状态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的。从其外部表现特征来看,可以归纳为心理机能失调、非理智行为和无意识非故意行为三类。

(1)心理机能失调时的心理状态主要有:心理疲劳、情绪失调、下意识动作、生理缺陷等四种。职工违章作业行为的原因,有的一目了然,很容易得出结论。有的连操作者本人也莫名其妙,难以解释。这类违章作业原因如果从人的心理机能暂时处于失调状态角度去分析,往往会得出较为满意的结果。

(2)非理智行为心理状态主要有:侥幸心理、过分自信心理、省能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惧怕心理、心离神散心理、单调劳动心理和虚荣心理等九种。在这种心理因素指导下的人的行为往往是明知故犯、有意违章的行为。

(3)无意识非故意行为的心理状态主要有:技术状态不佳、配合不好、忘记操作、判断失误和无法感知等五种。这种心理因素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是操作人尚未感知到的情况下即进入不安全状态的—种无意识行为。

利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在安全管理中推广“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要分析劳动者心理状态、研究安全心理学,了解职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激励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的方法.促使职工在生产时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注意力,进一步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有效控制住职工的安全行为活动规律,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进而实现减少或避免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关评论

求职招聘首选
            海口人才网www.haijob.com

特别说明:本站所有资源转载自互联网,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5403207@qq.com,我们将尽快处理。